範例
路加福音中的文學手法

路加福音7章36-50節中的文學手法

在路加福音中,作者路加以及耶穌本人都有使用一些文學工具來傳達信息。在此,我們會使用敘述文分析的框架來識別這些文學工具。

經文:有罪的女人得蒙赦免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 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

西門說:『夫子,請說。』

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 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

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

耶穌說:『你斷的不錯。』

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 『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 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地用嘴親我的腳。 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 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

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

文學工具分析

耶穌使用的文學工具

耶穌在這個故事中運用了多種文學工具來傳達信息。首先,他使用比喻來傳達赦免與愛的關係。比喻的作用在於間接表達難以直接說明的信息,將複雜概念簡化並生動化。耶穌透過債主與欠債人的故事,讓西門更容易理解赦免與愛之間的關係。

其次,耶穌在對比西門和婦人時使用了三組排比結構:『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不住地用嘴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這種排比結構增強了對比的效果,讓讀者清楚地看到兩者態度的差異。

最後,『你的罪赦免了』這句話成為整個故事的核心信息。認識猶太文化的人會立即看到耶穌的驚人之處,因為猶太人認為只有上帝可以赦免人的罪。公開赦免他人罪行是在把自己提高到與上帝同等的地位,這在當時是極具爭議性的宣告。

路加使用的文學工具

路加在記錄這個故事時也運用了多種文學工具。在篇幅分配上,路加用大量篇幅記載主角們的行動,卻沒有直接記錄心理活動。他對主角行動的描述少於耶穌比喻的篇幅,也沒有描述西門邀請耶穌的原因,或是婦人之前的罪行。這種篇幅分配顯示路加的重點在於耶穌的教導,而非人物的背景故事。

路加透過西門和婦人的對比來突出不同的態度。西門的冷漠對比婦人的熱情,西門的懷疑對比婦人的信心。這種對比讓讀者清楚地看到兩種不同的回應方式。

此外,路加透過對話推進情節和傳達信息。西門的內心獨白『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以及同席人的反應『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都為故事增添了張力和深度。

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

這個故事傳達了多層面的信息。在神學真理方面,耶穌透過這個故事闡明了赦免與愛的關係:被赦免多的人,愛也多;被赦免少的人,愛也少。這是耶穌想要傳達的核心信息,幫助讀者理解神恩典的本質。

在人物塑造方面,這是路加想要傳達的信息。路加透過這個故事建立了我們對耶穌的認識。我們看到耶穌的權柄,他能夠赦免人的罪;看到耶穌的智慧,他用比喻來教導;也看到耶穌的憐憫,他接納罪人。這些特質的展現讓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耶穌的品格。

在情感共鳴方面,這是路加想要傳達的信息。路加透過這個故事引導讀者體驗神的赦免和愛。透過婦人的行動,我們感受到對神的愛;透過耶穌的赦免,我們感受到神的恩典。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神的恩典。

應用建議

在帶領小組討論時,可以邀請大家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西門,內心活動會是怎樣的?如果自己是婦人,會有什麼感受?這類題目有助於帶領小組進入歷史故事的情景,讓參與者能夠更深入地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