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體的歸納法查經
- 作者: 高昭鑾
- 編輯: 龐婷、馬靖龍、林意
摘要
敘述⽂的特性:
- 聖經的敘述文強調神在萬物和祂的子民中的工作,旨在讓人認識並讚美神。
- 敘述文的焦點是神的作為,而不是神如何或為何做某事。
- 聖經的故事應該從一個更廣泛的視角看待,不應該僅從現代或個人的角度來看。
歸納法研經步驟:
- 觀察(Observation): 了解聖經的內容。 注意經文的背景、聽眾和主題。 提問,例如:事件的原因、地點、結果等。
- 解釋(Explanation): 了解聖經內容的深層含義。 根據觀察提出問題並試圖回答它們。 針對福音書和比喻特定地解經。
- 歸納(Induction): 總結聖經的主要信息或教義。 確保歸納的原則與信仰教義相符。
- 應用(Application): 思考這些信息或原則對現今讀者的信仰意義。 考慮如何將這些原則應用於現實生活中。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研經方法,幫助讀者從觀察、解釋、歸納到應用, 更深入地理解和實踐聖經的教導。
敘述⽂的特性
聖經裡的敘事其「⽬的是要顯明神在衪所創造的萬物和衪⼦民之中的工作。 這些敘事榮耀衪,幫助我們了暸解和感激衪, 並使我們看見衪的眷顧和保護。 同時它們也闡明對我們的生命很重要的許多教訓。」 (讀經的藝術)在這認識之下,聖經敘事⽂裡的真正主⻆是「神」, 我們在閱讀時需要掌握住這個重點才不致把焦點放在⼀些故事情節裡。
聖經裡的故事並沒有告訴我們神如何或為何做某件事, 或神蹟是如何發生;它們只著重在告訴讀者神做了什麼。
如同⼀幅畫來定格或框界出某⼀事件, 它們的內容不⼀定提供好榜樣或直接教導。 研讀時要像在博物館看展覽, 除了解作者要表達的信息之外, 還要加上公認的價值觀(聖經整體的教導)來評論作者所呈現的事件。
不是為現在的我這個人⽽寫的⽣活⻆本, 勿以自我為中心的⻆度去依樣畫葫蘆。
歸納法研經步驟
觀察(Observation)
聖經說些什麼?
- 仔細閱讀經文內容,可參考不同譯本
- 背景提問:
- 故事的背景?
- 聽眾是誰?(福⾳書裡耶穌的聽眾是誰)
- 它的讀者/受者是誰?(是寫給誰讀的?)
- 內容的提問及觀察整理 (7問)
- What?(事件的主題是什麼?)
- Who?(那些⼈物和這⼀事件直接相關?)
- When?(事件發⽣在何時?)
- Where?(事件發生在何地?)
- Why?(事件發⽣的原因是什麼?)
- How?(事件發生的經過是如何?)
- Wherefore?(事件的結果或影響是什麼?)
- 其他?
解釋(Explanation)
聖經內容的含義
- 提問題:
- 根據 「觀察」,從⾃己的筆記中發現或提出一些需要或值得進一步了解的問題
- 機械式的問一些問題,以幫助了解經⽂
- 定義性的問題: 某字詞的意思是什麼?(e.g. 「別⻄⼘」、「使徒」、「法利賽人」)
- 關聯性問題: 人、事、時之關係,經⽂上下文的語句關聯
- 推理性問題: 問"為什麼"?
- 含義性問題:字⾯背後要表達的含意
- 解釋(回答)敘述經⽂的原則
- 福⾳書解經原則
- 從耶穌的⻆度,來思考衪的教導重點
- 從四位作者的角度,來思考作者要介紹有關耶穌的信息是什麼?
- 作者寫作的歴史背景,寫作對象,⽬的
- 作者為其讀者重述這故事的理由是什麼,取材的⻆度和其他福⾳書有何不同
- ⽐喻的解經原則
- 找出聽眾是誰?(很重要!)
- 找出關聯點: 故事裡哪個要點是和聽者有關聯的?(從講這⽐喻的背景及聽者來找)
- 重點是什麼?
- 它想獲得什麼回應?
- 若耶穌對某⼀比喻提出解釋,則以衪的解釋為凖
- 比喻的解釋(或其他經⽂的解釋) 要以其上下⽂ (context) 來界定其意義, 相同的比喻不必然指相同的意思,或可以 cross-reference.
歸納(Induction)
這段經⽂可歸納出那些信息或信仰原則?
- 將所得的解釋加以系統化,成為幾個要點或原則
- 這段經⽂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 根據經⽂的重點整理出作者所要教導的信息或原則
- 歸納的原則:合於信仰教義 (e.g. 亞伯拉罕娶妾並不符合聖經⼀夫⼀妻的教導,十誡)
應⽤(Application)
- 根據歸納所得信息,我如何回應?
- 從所歸納出原⽂的含義及教導的原則,
- 思考這些信息或原則對現今的讀者帶來那些信仰上的更新或提醒?
- 或如何應用在現今讀者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