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路加福音7章36-50節中的文學手法

在路加福音中,作者路加以及耶穌本人都有用上一些文學手法 (literary devices)。 在此,我們會把比較明顯的工具點出來作為範例。

經文:有罪的女人得蒙赦免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 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耶穌對他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

西門說:「夫子,請說。」

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個欠五兩銀子; 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

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

耶穌說:「你斷的不錯。」

於是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 「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濕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 你沒有與我親嘴;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地用嘴親我的腳。 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 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

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

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什麼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

耶穌使用的文學手法

首先,耶穌使用比喻來給西門傳達信息。 用比喻來傳達信息有幾個作用:

  1. 可以間接表達因為各種原因而可能無法或者不願意直接表達的信息。
  2. 可以將一個複雜的概念簡化,變得更生動。

其次,耶穌在比喻中也使用了排比來對比西門和婦人對耶穌的態度。

  1. 耶穌也使用一句punchline,就是赦免婦人的罪的那句話。

認識猶太文化的人會立馬看到耶穌驚人之處。 猶太人認為只有上帝可以赦免人的罪。 一個公開赦免他人罪行的人是在把自己的地位提高到與上帝同等的位置。 這麼做是褻瀆上帝的。 因此,耶穌說完那句話之後,應該是一片嘩然。

路加使用的文學手法

路加使用的的文學手法有哪些呢?我們注意到的如下:

  1. 篇幅:路加用大量的篇幅記載故事中的主角們的各種行動,卻沒有直接記錄主角團的心理活動。
  2. 篇幅:此外,路加對於主角團的行動也依然少過後面耶穌比喻的篇幅。
  3. 篇幅:最後,路加也沒有直接描述為何西門邀請耶穌做客,也沒有描述婦人之前的罪行。

由此可以猜測,路加還是在強調比喻中的信息,而不是故事主角們的心理。

即便如此,我們如果想要帶動小組的討論的話,我們可以邀請大家換位思考, 如果自己是西門或者婦人,我們的內心活動會是怎樣的。 這類題目有助於帶領小組進入到歷史故事中的情景。

總結

文學手法不一定要轉換成討論題目。 不過當我們能識別這些文學手法的時候, 它們的存在應該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欣賞聖經的文字, 並且輔助我們認清楚作者的重點信息。